在北京西部有一片富饶美丽的群山。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在这里冲刷出一片孕育了众多“仙果”的湾。沟壑纵横间,花开花落不断,享誉京华的妙峰山大樱桃、军庄京白梨、龙泉香白杏就是在这与众不同的小气候与水土养料的滋润下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市场,让祖祖辈辈以求温饱为目标的山里农民,抬脚迈进了奔小康的道路。这就是北京的花果山———门头沟。沟沟有林有果,一条山沟,捆绑多种资源,种植养殖一个主打品种,培育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形成相对优势,是该区上下普遍的共识。
2005年起,在北京市赋予其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之后,新确立的生态友好型产业链条正在逐步替代被彻底废止的开采业产业链条。过去“吃”山吃得是煤、灰、沙,如今“吃”山吃得是林、果、景。建设生态屏障、发挥生态效益、发展生态旅游是门头沟区必须选择的发展之路。而怎样发挥生态效益?怎样发展生态旅游?一个亟待攻坚的课题摆上了门头沟区所有领导的案头。
“一沟一品”是如何确定的?
平原地带只要确定了一个品种就可以做成规模,形成品牌。规模效应原理,对于农业发展来说非常适宜平原地区。而这个原理用于小气候见长和水土独特的门头沟,恰恰是发展规模农业的“软肋”。位于北京西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门头沟98.5%是山,千百条山沟水土各异、气候不同。沟沟都有自己的脾性和特点,是门头沟不同于北京其它区县的地方。
既然无法发展适合平原的规模农业,那末就发展适合山区特点的沟域经济,并通过全力整合沟域各种资源,达到最佳发展状态,建设少而精的“一沟一品”品牌。
北京著名风景区金顶妙峰山下的樱桃沟村,原先空有满山遍野的野樱桃,却卖不出钱,账上穷的只剩2毛3分钱,后来村里利用政府贴息贷款嫁接了1200亩36种国内外优质樱桃品种,建起了樱桃采摘园。依靠着独特气候地理环境,这里孕育出了获得“昆明国际果品博览会金奖”的“妙樱”牌大樱桃品牌。同样的一山樱桃,因为“变‘贩卖赚钱’为‘采摘赚钱’”这个模式的转变,给村民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短短几年间,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比规模,不是门头沟的长项。比品质、比特色,才是门头沟发展山区农业、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所在。“推动工作,我们需要很多个樱桃沟村。”每次下乡考察工作,门头沟区委书记伊欣欣都如是说。
充分利用沟域条件和物产特色,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和旅游产业,打造“一沟一品”精品农业与观光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这正是该区各个乡村结合实际对加速发展自身经济的深刻理解。依照这个理解,妙峰山樱桃沟村樱桃植物博览观光园、军庄“梦吾”京白梨休闲旅游观光园、王平酱菜和熟肉加工、韭园农业观光园、清水食用菌生产基地、灵溪科技示范基地、雁翅太子墓金苹园、斋堂西胡林鹿鸣园、黄岭西山花椒一条沟……条条山沟里众多产业园区雨后春笋般生长着、形成着。
“一沟一品”怎么建?
出阜成门西行26公里,永定河东岸,隐没于翠绿山岗的栋栋红顶房舍疏落其间。这就是名满京华、有300年宫廷贡果历史、北京唯一的京字头果品京白梨的故乡———门头沟区军庄镇孟悟村的“梦吾生态园”。
进入庄园,一条4米宽石板甬道蜿蜒曲折。路两侧的梨园里,一株株谢了春花的梨树上挂满了海棠般大小的子梨。树下,清澈的溪流环绕着一片片鲜绿的菜地,一幢红顶白墙的三合回廊式餐厅静卧在一池碧水旁。餐厅内,一盘盘色味俱佳的菜肴,正摆上餐桌。
“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积极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是该区十届党代会五次全会报告中关于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