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莅临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酷驴网官网,我们全程会以最好的服务态度,和责任心,真诚为您服务,更有惊喜特价产品不断放送,敬请期待!! 登录|注册

主页>旅游攻略>庭院深深,洪江十大油号秘史

庭院深深,洪江十大油号秘史

更新日期:2008-06-04
庭院深深,洪江十大油号秘史 洪江出桐油,洪油以洪江而得名。这是五溪大地乃至江南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事。先秦时期五陵蛮的桐油就备受沿海船商者和帝工宫殿的青睐。 历史上.五溪与五陵同指湘,黔、桂、鄂、川(今渝东)交界之地。五陵以郡地之称,五溪以水域
   洪江出桐油,洪油以洪江而得名。这是五溪大地乃至江南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事。先秦时期五陵蛮的桐油就备受沿海船商者和帝工宫殿的青睐。
    历史上.五溪与五陵同指湘,黔、桂、鄂、川(今渝东)交界之地。五陵以郡地之称,五溪以水域之称。说到五陵五溪之地,史学家们会立即把目光锁住在中国古代先秦历史上。因为早在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以前,在中国的版图亡就以”五方”,“四夷”划分。《礼记·王制》载:“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有不粒食者矣;”专家们解释这是历史上“中原诸夏以夷,蛮、戎、狄配东、南、西、北四方,而与华夏居中构成五方”。而我们现在寻觅的“武陵蛮”,隶属古四夷的“南蛮”。
    何为”五溪”,历史上说法不一。大体指的是雄溪、木满溪、舞(武)溪、酉溪、辰溪,都是穿浪于武陵山区的溪河。从现在的行政区划来看,则是以湖南的怀化市、湘西自治州(两地1952年前同为湘西)和邵阳市部分县为主体,还包括了邻近的黔东南、渝东及鄂西部分地区。这五条溪共同的一点,就是五条溪汇入沅江.经洞庭湖流入长江的汇人口全在怀化市境内。五溪中第一溪雄溪就在洪江。
    五陵蛮的桐油又以湘西洪江为代蓑。清属丰年间,洪江的“洪油”每年输出20万担,约合700万公斤,值白银百余万两。洪江的“洪油”运至镇江、上海转销海外市场。再从沿海运的食盐、布匹。百货散往湘黔、桂、鄂、渝、滇、蜀边远山区,在清康熙四年(1665年)时称之为“货薮四达之通衢”,至光绪年音(1875—1908年)时.称“七省通衢”。县志上说,支撑洪江商业经济的是洪油(洪江桐油)、木材、土药(鸦片)三大支柱。

    洪江的洪油以初炼之桐油,经过加工而成.因色泽金黄明亮,能防腐防蛀,独具特色而备受各地的欢迎,晚清时,洪江经营洪油的大商号有张积昌、高灿顺、肖恒源、庆元丰等十几家。资本占洪汀全市商业资本的1/3,常年产销10万担,多时达20万担。到新中国成立之时.洪江的油号还有11家。

    清代时期,就有“油木畅,市场旺”之说。其收购、加工网点除了洪江大本营,还分散在沅水、舞水一带一水相连的贵州的玉屏、镇远反省内黔阳、新晃一带。售庄号分设在汉口、镇江、上海等地。

    洪江的洪油因质量好,畅蛸东南亚和江南。它的制作却委苦。以前洪江油号多在一个叫二凉亭的地方设榨坊.将沅水上游(贵州、四川等)各地收购的桐油、子油、乌油加工熬练成洪油、秀油,销往江浙沿海各地。
  洪江洪油榨制过程特殊。新中国成立前,一直沿用古老木榨、牛拉石碾、人力撞槌。七人一牛一日榨640市斤桐籽,处理量低。占用场地大到 120平方米。榨工多是半工半农,一年一雇。油号老板为保证自己的生意畅销,一般都保守技术,不用陌生工人和不知底细的工人。场地安全设施很差,尤其在炒制过程中,烟雾弥漫,使人进不过气来。民国初期,油号有所减少.民国23年洪存油号7家,抗日战争时期,桐油作为军用物资禁止外运,部分油号改营其他。新中国成立后,油号有10家,经过公私合营,在国家的支持下,1955年洪江洪油经过技术改革,使用了机械操作,6台机榨带轧坯,三班36人,处理量达12000斤,每百斤料比木榨提高出油率2斤以上。

    洪江的洪油,与木业一道支撑着洪江的经济。做洪油生意的的却多是外地的商人。我们从洪江文吏资料上看到聂壁昭先生的回忆文章。从聂先生的回忆文章中我们可以找到洪江油号的兴衰史。
    聂先生说的是洪江油号之一“复兴昌”与郑瓞生三代人起家的故事。

    郑瓞生是晚清江西新淦县三湖乡砚子洲郑村人士,中得清末届秀才.此后弃学从商。他的族叔郑斯肇当时是洪江“庆元奉”油号汉口庄管事,那时已是洪江的知名人士,在族叔的介绍下,郑瓞生千里迢迢来到湘西洪江.到“徐复隆”油号当厂一名账房先生。精明的郑瓞生很快就在洪江站住了脚,并学会了油号的管理程序。当“徐复隆”的管事自己开店立业时,郑瓞生便在新老板手下工作,成为新老板安排在镇江庄油号的管事。有心机的郑瓞生把儿子郑惠群也带在身边.父兼师,儿为徒,若干年后,囊兜渐丰。到了民国初年,洪江的洪油更是供不应求,郑瓞生离开原来老板的油号,自己慧跟识珠,以7000光洋入股与同乡的另外两人合作在洪江开设自己的油号“新昌”油号。三位股东,一个镇守贵阳,一个坐守洪江.一个守在汉口,生意如日中天,蒸蒸日上。不料赶上七七事变,爆发了8年的抗日战争。洪油作为军用物资成了禁运物。加上国民党湖南省第四区保安司令敲诈勒索油号不成,罗织了“运油资敌”的罪名,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八大油案”。如此以来.八家油号家人花了20万元光洋才了结此事。“新昌”破产后,郑瓞生的儿媳邀来娘入股东山再起.新创“复兴昌”油号。在洪江一度出现“郑府名副其实,座上客常满,美洒佳肴度前陈”的好时光。郑瓞生以数万元买下贵阳忠烈路20号一栋有着10余间房屋,前后有空坪、花园、院墙的别墅。郑瓞生死后,儿子郑惠群继续经营,以雄厚的资金买下了洪江龙船冲的一栋面积近干平方米、坚实华丽的楼房为总号办公楼.又买下了位于洪江洪盛街(今沅江路)的一座店房(有砖墙的窨子屋),还在沅水上游的托口新建一座宽敞的榨坊。再以10万光洋为流动资金,成为洪江巨商之—。

    古商城高码头一条老街巷,两旁是清一色的木板平房,约有七八十户人家。问了问当地的住户.他们说这是当年庆元丰油号老板修的劳工房,他们油号的工人和在洪江打短工的工人都可以在这里租房住。有钱的人家都住窨子屋,没钱的手工业者才住这木板屋。最多时这条街住过百十来家工人。也有聪明能干的人从这里搬出去买了窨子屋的。
  • 让您放心出游
  • 深度品质线路任选
  • 玩转独家优质服务
  • 全网性价比最高
  • 旅游一站式服务
服务热线:028-86250660 咨询电话:028-8625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