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莅临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酷驴网官网,我们全程会以最好的服务态度,和责任心,真诚为您服务,更有惊喜特价产品不断放送,敬请期待!! 登录|注册

主页>旅游攻略>还金里的来历

还金里的来历

更新日期:2008-11-03
还金里的来历 源城镇上城有一条小巷叫还金里,其实原名不叫还金里而叫锁居巷。何以更名?这里有一个拾金不昧的传说,颇令人感佩。  大约是清朝康熙年间,锁居巷有座伯公亭是过往行人歇脚的地方。有一位老人叫曾梅窗,每日在亭中摆卖咸酸罗

  源城镇上城有一条小巷叫还金里,其实原名不叫还金里而叫锁居巷。何以更名?这里有一个拾金不昧的传说,颇令人感佩。

  大约是清朝康熙年间,锁居巷有座伯公亭是过往行人歇脚的地方。有一位老人叫曾梅窗,每日在亭中摆卖咸酸罗卜、糖果饼食。曾老伯虽然家境贫寒,但为人忠厚,心地善良,深得邻居尊敬。某年春节将至,亭中过往客人渐多。一日,来了个远客,手持雨伞,肩搭一个沉甸甸的布袋憩息亭中。客人疲惫不堪,卸下布袋正要歇息。忽然见亭前有一人走过,顿时引起注意。望着来人远去的背景,客人猛然想起什么,丢下行李急起直追。谁知客人这么一走再无返回,留下一个布袋却苦坏了老伯曾梅窗。曾老伯守着布袋直至入夜不见客人回来,又饥又睏,只好将袋子带回家中。检视布袋见有白银三百两,不禁吃了一惊。老伯惟恐白银被人盗去,提心吊胆、严加守护。

  曾老伯每日早出晚归在伯公亭中,一边摆卖零食,一边苦等客人回来认领银子。曾老伯尽管自己年老多病,凄然一身,生活非常艰辛,但他从来没有在拾来的银子上动过丝毫歪念。这样过了三年,又是春节将至。也是一位持雨伞、掮布袋的客人来到伯公亭前。曾老伯细看客人很象当年的遗金者。但是客人默坐亭中绝无提及失金一事。曾老伯视之良久终忍不住开口问道:“客官往年有无到过此地?”客人说:“在下三年前除夕曾在此亭稍作停留。”曾伯又问:“可在亭中遗失东西?”客人说:“在下是惠州府某商号帐房,三年前携货款三百两银路经此地,不想在此碰上一个欠债人,为追债人,一时着急将银袋遗落亭中,后又与债人官司纠缠,未暇追索遗失之物,此事已过三年,想来失物已早为他所获了。”曾老伯接着又细问袋中标记,客人对答无误。随后老伯高兴说:“看来此袋是客官所失之物,请客官认领吧。”遂将银袋取出归还客人。客人接过银袋检视一番,见袋中银子分毫不差,又惊又喜,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称谢:“老伯你真是天下罕见的忠厚老实人,我不知如何向你表谢。这样吧,这里我将银两分为二份,给你留下一份养老吧!”说着客人就手分银,可是曾老伯闻言正色拒绝:“客官你千万别这样,如果我有心贪用你的银子何须留待今日?客官请你赶紧收起你的银子,别损了我名声。”客人见曾老伯坚持不受也只好作罢。客人告别了曾伯随即来到县衙将此事详禀县官。县官闻此也深受感动。为表彰曾梅窗老人高尚品德,县官特将锁居巷改名为还金里。

  • 让您放心出游
  • 深度品质线路任选
  • 玩转独家优质服务
  • 全网性价比最高
  • 旅游一站式服务
服务热线:028-86250660 咨询电话:028-8625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