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莅临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酷驴网官网,我们全程会以最好的服务态度,和责任心,真诚为您服务,更有惊喜特价产品不断放送,敬请期待!! 登录|注册

主页>旅游攻略>安岳石刻导游词

安岳石刻导游词

来源:www.tourunion.com  更新日期:2007-12-12
安岳石刻导游词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您们到四川最大的石刻之乡资阳地区安岳县参观游览。安岳古称普州,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置安岳县,因县城在铁峰山上,取“安居于山岳之上”而得其名,县名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安岳地

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您们到四川最大的石刻之乡资阳地区安岳县参观游览。

  安岳古称普州,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置安岳县,因县城在铁峰山上,取“安居于山岳之上”而得其名,县名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安岳地处川中腹地,境内多为浅丘陵,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古时候又曾经是成都至重庆的一个中途站,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只是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特别是成渝公路修通之后,安岳的交通要冲地位改变,甚至显得闭塞起来。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八十年代深入贯彻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安岳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此处可列举一些最新数据说明问题,宣传安岳)

   安岳的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古代百刻,堪称“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安岳百刻历史悠久,据《安岳县志》记载,可上溯到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又以唐宋两朝的数百年间最为鼎盛。石刻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特别是它具有的上承敦煌、云岗、龙门石窟艺术,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特征,奠定了安岳石刻在我国石窟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据现在统计,全县有摩崖石刻造像143处,总数达10万余尊,遍及全县乡村。今天,我们借助现代交通工具,也只能重点地游览卧佛院、千佛寨、园觉洞、毗卢洞和华严洞五处。

  卧佛院
 
  提起卧佛,使人自然想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据说,释迦牟尼原是南亚古国(在今印度)的一个王子。他整天同周围漂亮的公主们玩耍、打闹。有一天,他和众多漂亮的公主们玩累后,一同躺在一张床上睡着了。当他先醒来目睹身边公主们丑陋的睡相后,便看破红尘,毅然出家,潜心修炼,终于涅架成佛。卧佛院的卧佛,便是再现了释迦牟尼涅架时的情形。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卧佛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座落在离安岳县城北25公里的八庙乡。这尊23米长的卧佛,横卧于高出地面近10米的崖壁上。他始凿于唐开元年间,迄今一千多年,体形完整,象个硕大的“一”字,几乎占据了整个岩腰,磅礴之势撼人心魄,堪称我国唐代全身石刻卧佛之精品。卧佛造型独特,一反《大般涅架经》叙说的情景。佛经中说,释迦牟尼涅架时是北首,右肋(侧)卧,枕手,累(重叠)双足。而安岳卧佛是依山取形,卧佛头东、脚西、面南、左手著席而卧。整个造型的组合,大小、前后主次性、完整性融为一体。卧佛的头部刻得极为精美,共戴绾圆圈小花螺髻,头枕凿花方形石枕,大耳垂挂绽花耳环,双眸微闭,俊美的脸庞慈祥而端庄,准确而自然地表现出释迦牟尼灭度前的坦然神情。他腰前禅坐的弟子叫阿难,正面向卧佛的头,背微躬,成切脉姿态,表现出闻悉噩耗的悲痛之情。脚边威立的高大剽悍力士怒目攥拳,一副悲愤得撕天裂地的样子。卧佛的上方所展示的是释迦牟尼与诸弟子和天龙八部传授遗嘱的情景。左臂下是观音普门行愿的33化身和32应身造像。还有维摩洁、药师佛等30公分大的小像。整个造象所表现的喜、怒、哀、乐主次鲜明,完美对称,体现了唐代雕塑文化的高度发达,使人叹为观止。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就曾一再赞叹:“安岳卧佛十分完美和俊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卜维勤教授也感慨道:我观过龙门,访过云岗石窟,今又看到安岳卧佛,它以其超越时空的永恒的艺术威力震撼我的心灵。它以其高度的艺术完整性,令人体验到距今上百代人之艺术所创造的惊人的美感,堪称世界最高艺术形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雕刻的精美的最典型的代表。

  如果说卧佛是安岳石刻的皇冠,那么在卧佛沟旁百岩凿的藏经洞和石壁上的经文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整个卧佛院有16个龛窟刻有经文,造字面积达150多平方米,总共约40余万字。经文分楷行两体,全是方格直行,字迹遒劲俊逸,工整质朴。迄今在这里发现的经文有《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架经》、《檀三藏经》等等。专家认为这些图文并茂的佛经,对研究我国佛教史、书法史都是极其珍贵的资料。

  千佛寨

  眼前就是千佛寨,这里有“雕刻艺术陈列馆”之称,座落在离县城约2.5公里的大云山上。我们顺寨墙石阶而行,便可看出它是一个由东向西呈狭长形的天然岩寨。造像分布在寨子的南北两岩,周长约1000米,有佛龛105处,造像3061尊,多数为佛的讲法图。据县志记载,千佛寨石刻可上溯到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4年),下止于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前后约600年,经历了隋、唐、五代和宋四个朝代。走进寨子,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诱人的自然风光。茂密的树林,精美的花园,环抱着香火旺盛的寺庙,还有那些精巧的亭子点缀在绿树繁花之间,使人感到清雅舒畅。寨子的南崖,是一尊高有6.2米的释迦牟尼佛。造像面部椭圆,重额广眉,肌肤丰润,衣纹疏而深,线条粗而畅,不脱北魏遗风;另一尊头戴缕空花冠的观音雕像,面部丰满,胸服缀饰璎珞,腹部微凸,腰肢微扭,面带微笑,象一位款款而来的丽人,有一种高雅的气质和极富动感的曲线美,特别是那那一双流泻出情和爱的眼晴,充满诱人的魅力,整幅雕像极富唐代韵味。岩壁上的力士也别具一格,个个双拳紧握,脚步呈替换之状,仿佛迎面奔跑而来,极富动感。

  在寨子的北岩,石刻与南岩风格上完全不同。这里的石刻多挺肚束腰,衣褶飘逸,璎珞满身,表现出五代和宋代雕刻特征。

  95号龛是一幅我国最独特、最完整的《药师佛经变相》。此龛高约4米,宽6米,正中禅坐的是释迦牟尼,其背两侧伸出亭亭紫竹,飘逸浪漫,绝妙的是华盖两侧刻有一对独特的、姿态各异的儿童飞天。药师佛两侧站立的八大菩萨,风姿绰约,各显神采。该龛的一侧反映的是药师经变中的“十二大愿”。另一侧反映“九魂死”,巧妙地表现了斗殴、诉讼、爬杆、耍蛇、乐伎、杂耍等市井风情。这些千姿百态的世俗图,折射出上千年前的社会风貌和世态人情,使人观后,在分享艺术美的同时,也引起人们思古的遐想。

  圆觉洞

  与千佛寨遥遥相对的这座圆觉洞,主要是晚唐、五代、北宋时期造像,共1993尊,是距城较近的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圆觉洞以造有十二圆觉而得名。佛家所谓“圆觉”,即“觉你、觉我、觉他、觉行园满者”,意思是不分你我,人人都可以觉醒成佛。请看石洞正面是2米多高的三世佛像,两侧各禅坐6尊近2米高的弟子,其坐姿有两腿皆盘或单腿相对而盘。他们的衣饰精致华美,肌肤质感很强,几乎看不出石雕痕迹。头部虽被破坏了,但工艺水平之高仍旧看得出来。请再看这三尊7米高的“西方三圣”石像。

  “西方三圣”是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地位最高的神,即佛、菩萨、观音组合而成。在其他地方,西方三圣是合龛为一,而这里却是分龛雕刻,这是安岳石刻的独特之处。在这里,首先映人人的眼帘的是背倚斑斓佛光,足踏莲蕊,手持净瓶,仿佛正将瓶中的甘露遍洒人间的观音。她那微垂的双眸,表露出一副救世渡人神态。中间一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他容光照人,眼含情而不失庄重,嘴带笑而不露齿,居高而立,亲切地俯视各位,作接引众生的姿态,身上袈裟如行云流水,质感之强令人叹服。右龛的大势至菩萨头戴密贴金花冠,冠内嵌刻一小佛像,十分别致;胸前杂饰缨络,肘悬腰际,脚踏莲台,浅笑的面庞,俊美而显庄重;她两手相交,右手持莲花蕾,大有点化众生超度苦海之势。花蕾重有百斤,历千年而不坠,是雕刻家巧妙地将重力转移到架裟上的缘故。大家知道,大足宝顶石刻的西方三圣也有一个托千斤石塔的造像,其原理同出一辙,可见古代艺术大师是何等的高明。窟壁上方刻有飞天。他们或托藕捧花,或布撒花雨,或翩翩旋舞,佛龛洋溢“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意境,使人流连忘返,无不慨叹古代雕刻艺术家们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

  位于圆觉洞北面的真相寺旧址,也以石雕精美而令人向往。那岩腰上引人注目的龟形百雕叫赫质,相传是龙王爷的第八子。他善于负重,象征着吉祥、长寿,人们常把它刻作石碑底坐。顺石级而下,可看到宋代高道、大理学家陈抟的墓地和纪念馆。墓前石碑中央刻有陈抟像,上额镌刻有“华岳归来”四字,两侧有 “先生不必仍长睡,天下于今永太平”的对联。为了纪念这位道教高人,前人还修筑了“留仙亭”,只可借岁月沧桑,未能保存至今。然而今人在这里新修的26米长廊和别具一格的观览亭等,仍给圆觉洞增添了新的景色。

  毗卢洞

  毗卢洞离安岳县城47公里,由观音堂、千佛洞、幽居洞、毗卢道场、莲花台等组成,有造像465尊,尤以观音堂的紫竹观音和毗卢道场的石刻最为精湛,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人们从毗卢洞山脚,顺石级而上,首先看到的是毗卢道场窟的柳本“十炼图”。柳本尊自称佛教密宗第五代祖师,是开凿大足宝顶石刻的赵智凤的师傅。“十炼图”系一部形象化的柳本尊刻苦修行的记录,镌凿分上下两排,错落有致,毫无杂乱、堆砌之嫌。十炼的每一项目,炼者旁边凿刻的文字都有说明。十炼诸像的神情无一不雷同,或和颜悦色,或宁静淡泊,或意兴奋发,或微笑坦然,尽管修炼如历劫难,而形色之间未见痛苦,显示出修炼者的心诚意专。

  幽居洞是柳本尊的三身像,左为凡身,中为菩萨身,右为神力,两边是侍女。楹联右为:“曾经百练色常青”,左为“唯有吾师筋骨在”。过了幽居洞,看完千佛洞,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毗卢洞的石刻精华紫竹观音了。说起观音,人们常议其是男还是女。据佛经记载,观音本是一个小国的太子,他成佛后成“西方三圣”之一。据说遇难众生只要诵其名,“即观其声音”,他就会前往拯救,因此亦称“观世音”。何以观音由男变女,其说法有二。一为观音出家前虽为男,成佛即脱出凡胎,无所谓男女,且佛有多种化身,称为“法相”,女身即为观音的法相之一;二为观音的女身法相更和蔼可亲,为众生所喜爱,广大女信徒觉得向观音的女身法相倾吐心声更为方便,于是,在南北朝时已开始有女性观音造像。元代《观世音菩萨传略》干脆说观音是女的,此后,观音便成了女性。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紫竹观音,因背倚紫竹而得名,像高3米,可谓北宋时期的杰作。她距今一千多年,仍是那么色彩艳丽,神态逼真。你看她侧身跷脚坐在莲台上,背倚浮雕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装饰华丽的宝冠,身披短袖纱衫,袒胸露肘,璎珞象盘曲而下的金色瀑布,翠环网坠胸腹,下身彩带扎一条薄如蝉翼的绣花长裙,裙角褶纹飘逸自然而有风韵,犹如出水芙蓉。她右足跷起,左足踏在莲花蕊上,凤眼下视,好像在观赏水中涟漪,既有庄重之感,又不乏柔媚之态。倜傥而不轻佻,温雅而又俏丽,活脱脱地衬出一位韵致绝伦的妙龄女郎,无怪人们称之“东方的阿芙洛蒂德”。紫竹观音,侧身跷脚的形象,突破了千手千眼端坐莲台或持瓶渡海的观音造型定局,以富于动感的形态达到了美学与力学水乳交融的统一。1984年春,英籍著名作家韩素音女士前来安岳考察时,凝视着紫竹观音连声赞叹:“我到过许多国家,见过许多百刻,像这样精美绝伦的观音造像还是第一次看见,真是太好了,太有意思了,确实值得专程一看。”

  华严洞

  华严洞距毗卢洞只有2公里左右。此洞是高7米,宽、深各 11米,宽敞明亮,内有百刻造像159尊,主要是五代和宋朝之作,距今也有千年以上。

  华严洞正壁凿有华严三圣坐像。中间禅坐的是释迦牟尼(一说是毗卢舍那佛),左为骑青狮的文殊,其右腿弯曲,左脚轻踏莲蕊,右为骑白象的普贤,其左腿弯曲,右脚置连蕊上,对称感颇强。华严三圣像高约5.2米,背倚车辐状彩色佛光,头戴繁花缕空峨冠,冠内禅坐一小佛像,面目俊秀,皓齿微露。洞的两边凿刻有十位弟子,他们坐姿颇为别致,或两脚分开盘坐,或双腿曲向一方而盘坐,以此掩蔽坐台。他们头戴款式不同的繁密花冠,胸前杂饰璎珞,脚踏莲台,海浪轻浮,饰带如屈铁盘丝,肌肤富有青春的弹性,手持法器,给人以法力无边的感受。在弟子坐像上端,镌刻有佛家的“极乐世界”图案,长达20米,以“众妙香国”、“剪云补衣”等10组浮雕构成,再缀成琼楼玉阁、奇花异草、甘露珠河、缥缈云彩等,烘托出“极乐国中无昼夜、花开花合伴朝昏”的极乐景象。全窟构思巧妙,动静相谐,虚实得体,堪称我国宋代百刻艺术的丰碑。

  我们再来到华严洞右侧约20米的大般若洞看看。此洞开凿于南宋理宗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洞中正壁刻有一佛二菩萨,两廊分三层,下层列十八罗汉,中间是十二诸天神,上层为十弟子,造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有意思的是在正中佛像后壁,却有两龛较小的道教始祖李耳和儒教圣人孔丘的浮雕塑像。洞顶刻有一个直径为二点二米的“-//-”字,至今尚元人认识,当地人传说“两个人字颠倒颠,认倒便是活神仙。”根据象形、文字会意去推定。“-//-”字可说为“仁”字,但准确与否尚待考证。

  各位游客,我们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初步领略了安岳县境内的部分石刻景点。这仅仅是一部分。安岳石刻作为我国石窟艺术鼎盛时期的作品,是历史馈赠于今天并延续到明天的一份非常值得珍视的遗产。它以其古、多、精、美的艺术特点,吸引着中外游客。当您观赏了这些精湛的艺术珍品,留给您的不仅是精美绝伦的艺术享受,也有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感受和对于创造未来的启迪,当然也多少留下一些待解的问题,从而使这次安岳之游回味无穷。

  • 让您放心出游
  • 深度品质线路任选
  • 玩转独家优质服务
  • 全网性价比最高
  • 旅游一站式服务
服务热线:028-86250660 咨询电话:028-8625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