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由成都路、中华路、汉口街、昆明街卯涵盖的商业娱乐区,为台北市另类次流行文化的代表。西门町因为位于台北城的西门外,因此得名。在日治时代,西门町原本还只是一片荒凉的地方,后来日本人决定仿效东京浅草区,在此设立休闲商业区。其中最早的娱乐设施为1897年的台北座、1902年的荣座(现为新万国商场)及1908年的八角堂(西门红楼)。,位于台北市万华区东北方,为台北市西区最重要的消费商圈,最具特色的则是台北市第一条且有指标性意义的徒步区。包括中华路、康定路、汉口街及成都路之内的范围,由于中华路公车路线密集,所以也是公车转乘的重点区域,台北捷运的蓝线、绿线亦在此设立西门站。
1930年代开始,西门町成为台北著名的电影街,日本战败后,荣景也继续维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戏院门庭若市,黄牛票猖獗,电影院一家接著一家开,仅武昌街二段就连开了十多家戏院,其盛况自此可见一斑。但由於台北市区逐渐向东发展,西门町许多机能被取代,80年代起逐渐没落。90年代后期,台北市政府与西门町当地商家,重新将西门町规划为行人徒步区,并在周末和国定假日禁止车辆通行,才又将青少年拉回这个区域。目前在西门町,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小型演唱会、签唱会、唱片首卖会登场,各种电影宣传、街头表演等等活动也常常可见。目前西门町还有20家以上的电影院,在台北要看首轮电影,西门町几乎都找得著。而各种大小店家则有6千间左右。
西门町也有独特的名产,例如中华路上的鸭肉扁、巷子内的阿宗面线、专卖卤味的老天禄、成都路上的成都杨桃冰与蜂蜜咖啡,加上许多日式餐厅(例如峨嵋街的美观园)及传承中国口味的各式外省餐厅,将老台北人及新台北人的味觉搭起了传承的桥梁。,西门町现在被称为台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杂志专卖店外,各种日本的书籍、唱片、服饰等,几乎都同步流行,是所谓“哈日族”的天堂。除了独立的街边商店之外,这类商店也特别集中於区域内几栋专门的集合商业建筑里面,其中较著名的包括有老字号的万年商业大楼,狮子林广场,乃至於较后期的万国百货与诚品116等等。但是,正因为青少年聚集密度高,所以西门町也与东区、士林夜市并列台北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地方。此外,西门町也是台北市著名的“援助交际”(学生卖春)场所。
此外,当年林青霞就是在西门町与友人逛街时由星探发掘而起,成为了有名的电影明星。红包场是一种台湾的歌厅形式,多分布於西门町徒步区的汉口街、峨嵋街、西宁南路上。红包场起源于1960年代,当时针对由中国大陆来台的军官、军眷,模仿上海歌厅形式设立,一开始并无“红包场”的称呼,因为后来有听众为了鼓励自己喜爱的歌手,会直接将金钱包在红包袋中,上前献给演出中的歌手,渐渐的这类型的歌厅,被称为红包场。早期红包场演唱的曲目多是1920-1950年代上海的流行歌曲,例如天涯歌女、舞衣、苏州夜曲、秋水伊人等,听众也多属于年纪较长的老兵,歌厅为了招徕客人,会为歌手另外取个“小周璇”、“小白光”等称号,歌手也会刻意模彷当时歌手的演唱方法。但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听众的转变,曲目也由上海时期,转为1950-1970年代在台湾、香港等地的流行歌曲,例如神秘女郎、情人的眼泪、意难忘、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问白云、甜蜜蜜。歌手的舞台肢体动作也较以往活泼。红包场的消费不高,歌手多穿著华丽的礼服,舞台上下交流互动热络是红包场的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