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壮是壮族一支特殊的最小支系,居住在那坡西南部的大石山区,有5万多人口。黑衣壮的生活形态在壮族个支系中保留得最古朴最传统,人类学专家称之为壮族的“活化石”。以黑为美是黑衣壮的传统:黑头巾、黑衣服、黑裤子、黑布鞋、黑里透红,原味无穷;黑衣壮的房屋为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别具一格;黑衣壮的山歌旋律悠扬飘逸,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亢嘹亮、委婉动听,享“天籁知音”之誉。奇特的礼仪节庆、饮食居所、服饰装束、山歌舞蹈、宗教信仰,无不展示了黑衣壮古朴的风土人情。
“这里奇特的民俗风情与越南相连的边关风貌已经足以引人入胜,而当地政府又修好了大段的路,并且正在实行诸多保护与开发的措施,因此我们共同策划并推出了‘尼的呀’黑衣壮之旅。”广西壮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明龙说。 最早发现“尼的呀”这种山歌形式的著名壮族诗人古笛说,黑衣壮的音乐、建筑和服饰是保持壮族原生态最多的三个方面,也必将成为“尼的呀”黑衣壮之旅的三大亮点。
“尼的呀”,是广西那坡壮语里“好的呀”的意思,在黑衣壮生活地区流传的民歌中是常用的衬词。“尼的呀”山歌曲调清新明丽,艺术魅力独特,已经成为壮族音乐的标签。
不仅能歌,黑衣壮也改变了人们脑海中“壮族人不善舞”的印象。在那坡县的一些黑衣壮聚居的村屯,从3岁小孩到古稀老人都能够伴着古乐,翩翩跳起迎宾舞、黑枪舞、婚礼舞、末将舞等等古代壮族的舞蹈,场面蔚为壮观。
相传在中国最早掌握纺织技术的是壮族人,黑衣壮至今都沿用着最古老的纺织术。他们人人都穿着自种、自纺、用野生蓝靛染成的黑色土棉粗布服装,上身前盖大襟上衣,下身是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妇女头巾也是用自己纺织染成的长条黑布折成,银簪、银链等物品的装饰更使她们黑中闪艳。
黑衣壮居住在环境艰苦的大石山区,因为没有真正开发成旅游景点,村屯里没有招待外人的客栈。但可以到任何一个家庭去居住,只要你诚心实意,男女老少都会欢迎你。一进到黑衣壮的家庭,他们自酿的玉米酒你却不可不喝,而且得喝够双碗。晚间睡觉很凉爽,一年四季都像安装了“天然空调”。
住在大石山间,雨后清晨起床,可以看到大片壮观的云海。如果再有赶早的马帮经过,应该是摄影发烧友的“美餐”。在黑衣壮聚居区旅游,享受的是一种状态。当地人打磨、染布、织布、节庆、唱歌、婚嫁等,都可以令都市人大饱眼福。
游玩须知
① 景区开放时间:8:00-18:00
②儿童票:身高1.1m以下免票,1.1-1.4米之间购儿童票每位30元
③老人票:70岁以上持老年证购老人票
景区提示:景区内表演另外收费,请游客注意。
出行指南:那坡县乘出租车30元到景区。